颍考叔之孝-施及他人

分类:左传杂谈
2014-06-30 15:16 阅读(?)评论(0)
 

《春秋左传》隐公.元年,接上“郑伯克段于鄢”

原文:

    遂寘姜氏于城颍,而誓之曰:“不及黄泉,无相见也!”既而悔之。颍考叔为颍谷封人,闻之,有献於公。公赐之食。食舍肉。公问之。对曰:“小人有母,皆尝小人之食矣;未尝君之羹,请以遗之。”公曰:“尔有母遗,繄我独无!”颍考叔曰:“敢问何谓也?”公语之故,且告之悔。对曰:“君何患焉?若阙地及泉,隧而相见,其谁曰不然?”公从之。公入而赋:“大隧之中,其乐也融融。”姜出而赋:“大隧之外,其乐也泄泄。”遂为母子如初。君子曰:“颍考叔,纯孝也,爱其母,施及庄公。《诗》曰:‘孝子不匮,永锡尔类’,其是之谓乎!”

 

  大意:

    上文中庄公母姜氏欲开城门配合段偷袭郑都,庄公先发制人“克段于鄢”后,就把姜氏安置在城颍地方,发誓说:“不到黄泉(原意指地下之泉)不再相见。”(指不死不再相见)不久以后又后悔起来。当时颍考叔在颍谷做边疆护卫长官,听到这件事,就献给庄公一些东西。庄公赏赐他食物。在吃的时候,他把肉食另置一边不吃。庄公问他为什么,他说:“我有母亲,我孝敬她的食物都已尝过了,就是没有尝过您赐的肉食,请求让我带给她吃。”庄公说:“你有母亲可送给食物吃,哎!我却没有母亲可送!”颍考叔说:“请问这是何意?”庄公就对他说明了原因,且告诉他自己很后悔。颍考叔回答说:“您有什么可忧虑的呢?如果挖地挖到了泉水,再掘开一条隧道在里面相见,谁又会说不对呢?”庄公听从了颍考叔的建议。庄公进了隧道,说:“在大隧中相见,多么快乐啊!”姜氏走出隧道,说:“走出大隧外,多么舒畅啊。”于是母子相见,相亲相爱,更胜从前。

君子说:“颍考叔可算是真正的孝子,爱他的母亲,延及庄公。《诗》说:‘孝子的孝道没有穷尽,永远可以影响给具有孝心的人们。’说的就是这样的事情吧!”

 

智空杂谈:

    一般来讲,孝就是对父母的孝,也就是满足父母的衣食所需,解决温饱问题,甚则达到小康水平。从另一个层面来讲,这是对父母实行孝道的最基本的要求,也是孔子讲的低水平的孝。《论语》为政:“子游问孝,子曰:‘今之孝者,是谓能养,至于犬马,皆能有养,不敬,何以别乎!’”从这段话可以看出,孔子认为,能够养活父母,就算孝顺,那要是不敬父母,岂不和养犬、养马一样吗?随后:“子夏问孝,子曰:‘色难。有事,弟子服其劳,有酒食,先生馔,曾是以为孝乎?’”从这段话可以看出孔子所说的对父母行孝又进了一个层次,那就是在父母面前,即使自己在外面刚回来很累或者心情不好,也都要保持愉悦的神情,让父母安心和高兴!这样的孝道要求不可谓不高,对我们每一个人来讲,都可以好好的想一下,我们自己对父母行孝又做到了哪一个层次呢!更不论“三年无改於父之道”了!

    而早在春秋时期,颍考叔却通过自己对父母的孝,影响和帮助了他人!当颍考叔听说庄公与其母姜氏决裂后,又有后悔之意,特以“有献於公”为借口来见庄公,并要将庄公所赐之肉羹打包带给父母。庄公见此情景遂发慨叹“尔有母遗,繄我独无!”。颍考叔假装问明缘由后,给庄公出了个绝妙的主意,即“阙地及泉,隧而相见”,这样一是庄公并未打破自己的诺言保留了颜面,同时又通过遂内相见而化解了庄公母子的恩怨,而后其乐融融!左氏特评“颍考叔,纯孝也,爱其母,施及庄公”,真不虚也。就像诗经里说的,孝子的孝道没有穷尽,永远可以影响给具有孝心的人们。颍考叔通过自己行为,把孝道传递给了他人!这与孟子所言“老吾老以及人之老”似有异曲同工之妙,但是从行为和效果方面,又似有超越之嫌!

 

本人交友原则之一:不与不孝顺父母之人交友!

 

 
表  情:
加载中...
 

请各位遵纪守法并注意语言文明